top of page

青葉文學部
門外挺立的一樹,一本愛說故事的和風生活小誌


【有腳的房子:4N house】
年前,日本建築事務所ninkipen!在受到海嘯與地震嚴重侵襲的奈良生駒市,重建了一所長腳的房子4N House,透過人性化的裝潢來重塑家園應有的質感和溫度,修復每一顆破損心靈。


【天空之庭院|Babylon Light】
科技和園藝並不是兩個時空的產物。本回為大家介紹的是一款結合盆栽和燈飾的創意產品,她有一個很浪漫的名字:巴比倫之光。


【澳洲有座「廟街二十三號」】
澳洲藝術家Joshua Smith最近以廟街為主題製作的1:20唐樓微縮模型 “23 Temple Street”。簡單一個門牌號,原來承載著一份舊區情意結。


【發覺五月:序】
法國人珍重五月,出於他們對氣候變化纖細敏感。春回大地,一洗嚴冬之肅殺納悶。這是感受生命熱度之時節。這是發覺五月美好之時節。


【視之發覺|居港法藉攝影師的《法國五月》】
從小在法國巴黎長大的Romain,來港後執起相機,四出遊走,捕捉抬頭仰視的幕幕風景。「對我來說,天空代表著希望。」香港,仰望更好嗎?


【前面有樂|小巴水牌手寫書法】
「當時只有我一個人寫,門外輪候的小巴車隊一度排到去街尾!」每次話當年,手寫小巴牌師傅麥錦生(麥生)都會提到1984-86年全線小巴改裝空調系統,為小巴水牌生意最好的輝煌時期,言談間不免流露職人的自豪感。


【紙紮大藝術家|寶華札作傳人】
歐陽秉志師傅(阿志)並非只是一位紙紮品技師,作為深水埗50年老店「寶華札作」的第二代傳人,他以新一代的思維和角度重新審視紙紮的價值和定位。


【女攝影師的隨意眼界|專訪 Topaz Leung】
「近年流行把畫面裡頭的所有東西就排列得整整齊齊,對準Grib線,合符格律平衡,是為美。」個性使然,女攝影師Topaz在拍攝上亦樂於隨性。


【同「侷住」這片土地|專訪本地攝影師 Benny Lam】
「希望政府和大眾反思人的尊嚴和社會公義。」本地攝影師 Benny Lam 去年的「侷住」攝影展令人印象深刻,歷來的創作都是圍繞基層生活面貌。


【香港.攝谷|解構攝影業的30 + 30】
此攝谷不同彼渋谷。一字之差,不見人流如鯽的東京商圈,卻雲集香港最頂尖的專業攝影師及各大國際級相機品牌,一同揭秘時下最創新的攝影器材和技巧,並在昔日的拍攝聖地清水灣電影製片廠,輕談本地攝影業界的前世今生。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