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澳洲有座「廟街二十三號」】

  • Writer: 1chiki aoba
    1chiki aoba
  • Jul 4, 2017
  • 3 min read

門牌號碼是一個隱晦的城市符號,短短幾個數字,已經令人聯想到地標、位置及歷史等多重涵義。正如偵探迷不會不知倫敦Baker Street 221B號,香港的下亞厘畢道1號就散發著無人不曉的皇室光芒。貼地一點,大家又知道廟街二十三號是甚麼嗎?說的當然不是煲仔飯,而是澳洲藝術家Joshua Smith最近以廟街為主題製作的1:20唐樓微縮模型 “23 Temple Street”。簡單一個門牌號,原來承載著一份舊區情意結。

Joshua Smith 微縮模型師

來自澳洲的Joshua Smith前身為模版創作藝術家,近年積極拓展微縮模型的新領域,香港舊建築以外,他亦喜歡重塑美國唐人街、舊貨櫃甚至是毫不起眼的垃圾桶,曾於世界各地舉辦超過一百場展覽。

Website: www.iknowjoshuasmith.com instagram @joshua_smith_street_artist.

獨家專訪!

微縮模型師Joshua Smith眼中的香港

“23 Temple Street” 微縮模型像真度極高,忠實呈現出油麻地廟街的歲月痕跡,到底當初為何會選擇以此為主題?製作香港舊建築的難度又有多高?今次我們邀請了微縮模型師Joshua Smith作一席訪談,輕談這位外國人眼中的香港。

1:20微縮模型 貴在手藝 今次Joshua用上纖維板、塑料、瓦通紙和粉筆等物料來重現 1:20 的“23 Temple Street” 樓宇模型,用料日常,貴在手藝。Joshua笑言呼籲保育以外,製作這件作品也是為了立此存證,成為廟街的一本立體歷史書。

被遺忘的美麗角落

由Stencil Art跨越至微縮模型,創作的形式也許不盡相同,但Joshua仍然醉心於發掘城市中被忽略的一面,肆意捕捉各種殘舊美。「作為都市人,每日上班下班匆匆而過,可能根本無暇細看這個城市,但那些一直被忽視的地方就帶給我很多靈感和趣味。」千選萬選,選上廟街,只因這兒有個小缺陷。「廟街二十三號的外形和色調充份表現出香港歷史的純度,我很喜歡她飽歷滄桑的殘缺感。若細心觀看,就會發現建築外圍遺留下一些與大廈設計格格不入的稜角,那些都是屬於原來毗鄰的大廈,雖然經已被拆卸,卻不經意留下了歲月的痕跡。」

栩栩如生 全靠想像

“23 Temple Street” 不單在外觀上形似廟街建築,連牆身上的風月海報、地面的土地公壇及窗外的晾衣服景觀都悉數保留,港味濃厚,精緻得令香港人也感幾可亂真。事前應該做過不少實地考察?「事實上我從來沒有來過香港!但我向來鍾情香港中西合壁的獨特文化,從小我就接觸到香港電影,而香港的建築風貌亦給予我很多創意聯想。」為了完成今次作品,Joshua透露事前下了一番苦功進行資料搜集,Google街景和社交媒體相片均是他創作的藍本,沒有肉眼看到就能製作出如此栩栩如生的作品,令人不禁讚歎藝術家驚人的想像力。

時代巨輪下的舊區命運

舉凡是大城市,就會有很多半荒廢的古舊建築,大多人去樓空,變得塵封破落,或染上街頭塗鴉,或結成鐵鏽。殘舊髒亂的感覺也許會惹來不少人的厭棄,但對Joshua來說卻是相當獨特的城市面貌,一磚一瓦都承戴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和人文故事。「我的作品就是希望把這些另類美和故事展現出來,從而引發大家去了解和珍惜,進而以行動去保育這些文化遺址。很多人說自從看了我的模型後,更常留意這些塵封的城市角落,令我確信其實大家都有這份審美觸覺,十分有趣。」

下一站,香港

如果你也喜歡Joshua的作品,那麼就有好消息了!Joshua表示當完成了夏季的Wonderwalls festival展覽後,預計在今年底將會首度來港舉辦個人展覽,屆時將會帶同一系列微縮模型作品粉墨登場。坦言鍾情香港的Joshua,亦將藉此機會親身走訪各個本地舊區尋覓新主題,說不定下一件作品,就會是你家附近的地標了!

mp548_Art>3PP TEXT:一樹 PHOTO:Andrew Beveridge/ASB Creative Instagram @asbcreative_pro_photo DESIGN: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