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人專訪】Adrian Fu:寡人如我
- 1chiki aoba
- Oct 17, 2017
- 2 min read

「生也孤 死也單 人就化」
誰人看得這麼化?寡人也。我們才剛為大家送上一人生活指南,無獨有偶,本回的主角Adrian Fu (符逸致)原來亦是一位樂單族。派台新曲《寡人》,講述一位樂於孤獨的人,眼見不少人為了一起而在一起,結果只是集體孤獨,悵然若失。「《寡人》這一曲,正是我過去人生的側映。」從澳洲回流的Adrian樂於孤獨,享受孤獨。形單隻影,卻不一定是孤苦伶仃。

寡人的音樂態度/
「廣東歌已死?我認為現在才正要開始。」Adrian 堅持唱作廣東歌,因為從小就聽著這些歌,一直陪伴他成長。「現在很多人詬病廣東歌太多商業考量,偶有成功的案例,大家就一窩蜂跟著那個既定的方程式去複製,漸漸脫離創作的本意。」
澳洲回流,古典音樂出身,Adrian經歷過不同時期和風格的音樂啟蒙,早已對自己的口味相當清楚。儘管如此,他仍然堅持打開雙耳,廣泛地聆聽不同樂種。「你可以不喜歡,但不能不去欣賞。」本著這份信念,Adrian曾大膽入場去聽重金屬搖滾的現場表演,即使深知其非杯中物,但仍被那份力量所打動。
談到表演,由幕後走到幕前的Adrian,坦言自己非常「貪玩」,經常會現場即興改變編曲,每每都會帶給觀眾新的感覺。「我的原則是,音樂應該是要玩出來。一個樂手最先要娛樂自己,然後才可以感染台下的聽眾,一同享受音樂活潑多變的特性。」Adrian笑言,即興變奏好玩歸好玩,同時考驗團隊的默契和功力,大大提高了夾Band的難度,少不免予人非常「難夾」的感覺!

曾為Eason等巨星幕後創作過不少名曲,Adrian又會如何界定好的音樂?「一言難盡。只能說每一首歌像人一樣,都要有自己的個性。」他早前的單曲《靈魂獨舞》取材自自身經歷,描寫關於歌手和一位過世朋友間的故事。歌手和歌曲間有著無可取替的連繫,不少人說這就是音樂應有的模樣。

寡人的Band show癮/
「我大膽敢言,香港的地下音樂,未來將會引領亞洲市場。」Adrian對Live house文化情有獨鍾,年前與Helter Skelter合作組Band,擔任Keyboard手。現在獨當一面成為唱作歌手,亦無法「戒掉」看Band show的癮。
「香港地下音樂愈見興盛,其實不難理解。這種音樂題材可以天馬行空,或是青春的吶喊,或是挑戰社會規範,往往都能抓住樂迷心中躁動的一塊。」Adrian認為香港的音樂種類愈見廣泛,有時甚至會混搭不同風格,激發出前所未有的效果,潛力無限。「看騷時,最樂見Shoegaze風格,意思就是讓聽眾聽得陶醉,不自覺停下頭來感受當下的音樂,看起來就像是全場一起低頭看自己的鞋子一樣,十分有趣!」

何謂Shoegaze?
由80-90s年代的英國獨立搖滾樂衍生出的一種音樂風格,名字起源自樂隊絡繹不絕的精彩演奏,樂手站在台上俯瞰台下觀眾,一起投入音樂節奏之中的狀態。有說Shoegaze並非是視覺畫面上的描述,而是純粹澎湃的音浪感覺。較有代表性的就有My Bloody Valentine, the Verve, Swevedriver等樂隊,皆活躍於80年代。
MP#576 –Music TEXT: 一樹 PHOTO: Billy
Коментар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