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青葉文學部
門外挺立的一樹,一本愛說故事的和風生活小誌


【本地插畫師ChingPaper】來市集,帶走一幅人像畫。
曾經在英國留學的80後畫家 ChingPaper (Dylis) 一直醉心於人像畫,年前她開始進駐市集賣藝,為人客即席速畫容顏,美好的、糾結的、青澀的,通通化成她筆下那些笑容可掬的紅鼻人,讓畫中人重新憶起,原來自己也可以笑得如此由衷、如此快樂。


富士山上.獨酎
由傳統工藝品牌田島硝子手工製作的「Fuji玻璃杯」,杯底中間架空一層立體富士山塑像,山本為純透明,將隨著注入飲料的顏色而改變,放入湛藍色果汁即可重現藍色Fuji的經典畫面,注入紅色洋酒則可呈現出夕燒富士山的罕見絕景,通透亮麗。


專訪九把刀《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人性本怪!
九把刀今夏將構思八年的原創劇本《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搬上大銀幕,率領一班新演員殺進校園,在人人都必有共鳴的校園生活中注入恐怖元素,挖掘人心中的怪奇因子。怪物吃人,人養怪物,當暴力霸凌被視而不見,既是社會縮影的校園成為鬥獸場,誰又能獨善其身?


【速寫台中!帶著畫筆去覓食】
每個人身邊總有一、兩個戀台又哈日的朋友。若然你不解他們何以如斯眷戀,只因你還沒有認真走進那些橫街窄巷,融入當地文化,慢下來細味小城小事小確幸。


【鹿住了個女孩】
荷蘭藝術家Faiyaz Jafri為K11藝術月《Me: Millennials》創作的裝置藝術《行動小鹿》中,同樣出現了少女與小鹿,而這次,小鹿成為了人類的棲身之所。


【舞者桑吉加 漫談香港的《後感性‧實相》】
實相、虛相,真真假假,猶如戲劇般每日於我城上演。佛家愛用比喻;今次藏族編舞家桑吉加在新作《後感性‧實相》就以舞蹈為介、線條為形,勾勒出一體千面的都市眾生相。


【藝術家 玩泥沙】
海洋公園年年暑假都辦夏水禮降溫,今年就從沙出發,邀請美國沙雕大師 Ray Villafane 來港獻技,借香港之水土建築夢幻沙城。藝術家玩泥沙,非同小可!


【澳洲有座「廟街二十三號」】
澳洲藝術家Joshua Smith最近以廟街為主題製作的1:20唐樓微縮模型 “23 Temple Street”。簡單一個門牌號,原來承載著一份舊區情意結。


【發覺五月:序】
法國人珍重五月,出於他們對氣候變化纖細敏感。春回大地,一洗嚴冬之肅殺納悶。這是感受生命熱度之時節。這是發覺五月美好之時節。


【前面有樂|小巴水牌手寫書法】
「當時只有我一個人寫,門外輪候的小巴車隊一度排到去街尾!」每次話當年,手寫小巴牌師傅麥錦生(麥生)都會提到1984-86年全線小巴改裝空調系統,為小巴水牌生意最好的輝煌時期,言談間不免流露職人的自豪感。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