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青葉文學部
門外挺立的一樹,一本愛說故事的和風生活小誌


【《謝謝你,在世界角落中找到我》影評|平靜看二戰】
電影《謝謝你,在世界角落中找到我》(この世界の片隅に)在香港呼聲不高,在日本卻大收上億票房,更獲《電影旬報》選為 2016 年最佳日本片,話題性不輸新海誠的《你的名字》。


【日本書店站不住!TOMATO BOOKS 結業】
最近,在尖沙咀開業超過18年的樓上書屋 Tomato Books 宣告閉店,書店亦隨即推出大割引,要錢不要貨。書店由餐廳 Italian Tomato 老闆所開設,選書亦以日文書藉和雜誌為主,故經常吸引在港日本人來入手新書,店內的職員和告示都以日文溝通,是區內難得一見的本格派日本


【《舞・師》|CONTEMPOLION 現代再演繹舞獅文化】
六月,創意藝文場地 Artistree 遷至太古重啟。首輪表演《舞・師》以當代思維入題,扭轉大家對舞獅文化的既定印象。本地編舞家楊春江融合多種不同的藝術元素,在透明獅頭下,注入現代舞、現場演奏、跑酷及懸空演出。首次,我們的廣東文化顯得如此後現代。


【Miyazaki In Live! 宮崎駿動畫音樂會】
宮崎駿動畫有種魔力,明明早已對情節倒背如流,長大後重看,還是會有截然不同的體會。今夏,本地樂團Cantabile破格將西洋樂與日本動畫歌曲結合,舉辦名為《走進宮崎駿的世界》音樂會,向這位永不言休的動畫巨匠致敬。


【Art-Reborn Festival 2017】
災難迫使我們分開,災難亦將我們拉在一起。今年夏天舉辦的大型藝文活動 “Art-Reborn Festival”,選址東北宮城的石卷市,正是311大地震中受災最嚴重的沿海城市。今次藝術、音樂、文化、美食和導賞共冶一爐,理念很簡單:救災扶危無需苦口苦面,真夏將至,就讓我們以日劇中常見


【書山圖書館|依山而讀】
台灣北投圖書館和日本武雄市圖書館就向來是旅客必訪的景點。最近撰寫荷蘭文化專題,無意中讓我發現到一座書山圖書館!書山圖書館(Book Mountain Library)由建築事務所MVRDV設計,座落於荷蘭鹿特丹的Spijkenisse廣場附近。


【筆桿上的菠蘿油】
過往但凡提到香港風情,外國人總會取材維港夜景、山頂纜車等等,今次施德樓為香港專門店成立一週年慶誌而設計的「飲食文化」紀念文具系列明顯來得更貼地。設計師特別抽選「茶餐廳」、「街頭小食」及「茶樓」三大港式元素,大玩集體回憶和地方文化。


【《那一年,我17》影評:青春五誦】
《那一年,我17》是一部使人回憶、發問的電影。「我那經已遠去的17歲是怎樣過的?我的少年時代,有如同戲中角色般轟烈的青春闕歌嗎?」電影今日上映,儘管話題一直都圍繞著袁澧林(Angela)身上,但其實這部由澳門年青女導演陳雅莉執導的青春片並無特定主角,青春、成長與音樂,難道不是我們


【變形金剛藍牙喇叭 滅世降臨!】
《變形金剛》電影系列又迎來第五集了,今集《變形金剛:最終騎士》敲定於6月22日隆重上映,銀幕未見光影,就率先帶動一波週邊產品橫空面世。本回為大家介紹的,就是CAMINO獲授權製作的變形金剛藍牙喇叭,其中1:1人頭尺寸柯柏文藍牙喇叭造工極其精細,可謂變形金剛擁躉必入手之新品!


【世界音樂,始於Handpan】
上月富德樓開放日,誤闖The Interzone Collective的新音樂室,竟讓我再度看見Handpan的身影。由《大港開唱》、《Clockenflap》、《草民音樂會》到剛過去的《香港電影金像獎》,我們可以看到主打世界音樂的Interzone Collective,正逐漸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