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者桑吉加 漫談香港的《後感性‧實相》】
- 1chiki aoba
- Jul 12, 2017
- 3 min read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實相、虛相,真真假假,猶如戲劇般每日於我城上演。 佛理哲學聽來玄奧,其實離我們不遠。凡夫俗子即使未能一言以蔽之,在人生的路途上,多多少少都領會到表相的不定性。 理解困難,表達更是難上加難。 佛家愛用比喻;今次藏族編舞家桑吉加在新作《後感性‧實相》就以舞蹈為介、線條為形,勾勒出一體千面的都市眾生相。
藏族編舞家 桑吉加
被譽為「最完美的舞者」,是為德國法蘭克福芭蕾舞團藝術總監威廉.科西的入室弟子。近年定居香港創作和編舞,前作有《煙花.冷》及《那一年.這一天》。

「實相是真相,無不相則生萬法;有相,無相,觀乎心。」

予香港的第三支舞
別以為只有本地人才對本地題材有興趣,來自中國少數民族、出生於甘肅、畢業於北京民族大學舞蹈系的桑吉加,在上一部作品《煙花.冷》中就對香港本土現況有深刻的探討和描寫。難得第三度在香港創作舞蹈劇,照理來說,應該會重點針對去年香港愈見荒謬的大是大非?
「這次以《後感性‧實相》為題,討論的重心不單是眾人之事,更是人作為感情動物,在行為中隱含著的人性與動物性,那些我們不曾、甚至不敢面對的實相。」一席訪談,桑吉加多番強調感受與反思,細心觀察城市、他者和自身的多重面相,從而洞察背後實虛交集、互換的微妙關係。感受都市,也在感受人性,格局之大,談論的豈止於香港的本土故事?

桑吉加指出:「所謂後感性,指的是九十年代中國大陸一些藝術家提出來的新思潮運動。今次以此作為引導,讓大家思考佛理以外,實相、虛相的意義。」

擁有藏族基因的製作
每當提起桑吉加,大家少不免談及他藏族舞者的身份,同時期待著舞蹈中滲透的藏族元素。採訪當日來到舊式工廈的排舞室,甫步出電梯,空靈宏亮的音樂隨即湧入耳根,既如流水,亦似僧侶唸誦之梵音經律。舞室與外面的繁囂都市不過是一牆之隔,卻仿如平行世界般獨立存在。「音樂上,今次會選用藏族的高山歌,一方面是我私心想推廣家鄉的音樂;另一方面,藏族曲韻空曠開闊,人的感官會變得更敏銳,較易觸發思考。」桑吉加笑言,太直白的音樂不能達到這個理想境界。

為進一步突出主題,今次表演選址文化中心大舞台,場地空間更廣闊。他更透露會有高達十八米的長梯、鏡架和鐵柱等道具,讓舞者穿梭其中,在虛實世界中互相切換。「每件物件都有其線條,線條連結起來,就如同實相般重重相疊。」觀眾將時而感受到人的渺小,時而驚訝人的力量和龐大。箇中意義,就留待諸君自行參透了。
舞者專訪

Shirley 舞齡:20年
放下,才能走得更遠
《後感性.實相》立意高昂,同時貼近人心與社會現況。作為舞者,Shirley和Terry兩位分別在舞作中擔任不同角色,卻同樣認為這支舞感受大於技巧。「以往排一段群舞,大家心裡想的是整齊度,肢體伸展得美不美。今次我們卻需要放下這些想法,幾乎所有想法,單純去感受當下的心情。」
本身為Ballet出身的Shirley,經歷過嚴苛的學院派訓練,一直都在追趕別人定下的標準和美學,習得了精準而優美的舞技。她認為今次講求的不再是形態上的一致,而是心靈上的同步。「原來跳舞不一定很嚴肅,甚至可以是玩出來。首次感覺到,縱然大家的段落各異,但仍切實地緊扣著同一命題、同一件事,仿佛有種無形的力量連繫著我們。」拼命追求美,其實也是一種執著。

Terry 舞齡:8年
磚頭與獨白
令Terry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舞團之前安排的一段訓練。「當時桑吉加著我們以文字把一段個人經歷寫出來,然後對著鏡子,把這段過去演出來。」桑吉加的作品向來以優美的形體動作而聞名,今次Terry卻發現肢體的琢磨沒有過往般強烈,反而更注重感情的細膩流露。「舞蹈中有不少台詞獨白,舞者亦需要發出類近動物的聲音,展現出人性與動物性的虛實交錯。」Terry透露舞蹈中的一大高潮,是磚頭的出現。真實、堅硬、有力,擲地有聲,這些都是磚頭於舞台上的實相。至於更深一層的歷史意義,作為香港人,大概都能不言而喻。

《後感性.實相》
日期:2017年3月31日 - 2017年4月1日 場地: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票價:$280, $220, $160 Website: www.ccdc.com.hk
#548 Performances TEXT:一樹 PHOTO:Billy、Cdcc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