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青葉文學部
門外挺立的一樹,一本愛說故事的和風生活小誌


【速寫台中!帶著畫筆去覓食】
每個人身邊總有一、兩個戀台又哈日的朋友。若然你不解他們何以如斯眷戀,只因你還沒有認真走進那些橫街窄巷,融入當地文化,慢下來細味小城小事小確幸。


【鹿住了個女孩】
荷蘭藝術家Faiyaz Jafri為K11藝術月《Me: Millennials》創作的裝置藝術《行動小鹿》中,同樣出現了少女與小鹿,而這次,小鹿成為了人類的棲身之所。


【澳洲有座「廟街二十三號」】
澳洲藝術家Joshua Smith最近以廟街為主題製作的1:20唐樓微縮模型 “23 Temple Street”。簡單一個門牌號,原來承載著一份舊區情意結。


【前面有樂|小巴水牌手寫書法】
「當時只有我一個人寫,門外輪候的小巴車隊一度排到去街尾!」每次話當年,手寫小巴牌師傅麥錦生(麥生)都會提到1984-86年全線小巴改裝空調系統,為小巴水牌生意最好的輝煌時期,言談間不免流露職人的自豪感。


【《謝謝你,在世界角落中找到我》影評|平靜看二戰】
電影《謝謝你,在世界角落中找到我》(この世界の片隅に)在香港呼聲不高,在日本卻大收上億票房,更獲《電影旬報》選為 2016 年最佳日本片,話題性不輸新海誠的《你的名字》。


【日本書店站不住!TOMATO BOOKS 結業】
最近,在尖沙咀開業超過18年的樓上書屋 Tomato Books 宣告閉店,書店亦隨即推出大割引,要錢不要貨。書店由餐廳 Italian Tomato 老闆所開設,選書亦以日文書藉和雜誌為主,故經常吸引在港日本人來入手新書,店內的職員和告示都以日文溝通,是區內難得一見的本格派日本


【Miyazaki In Live! 宮崎駿動畫音樂會】
宮崎駿動畫有種魔力,明明早已對情節倒背如流,長大後重看,還是會有截然不同的體會。今夏,本地樂團Cantabile破格將西洋樂與日本動畫歌曲結合,舉辦名為《走進宮崎駿的世界》音樂會,向這位永不言休的動畫巨匠致敬。


【Art-Reborn Festival 2017】
災難迫使我們分開,災難亦將我們拉在一起。今年夏天舉辦的大型藝文活動 “Art-Reborn Festival”,選址東北宮城的石卷市,正是311大地震中受災最嚴重的沿海城市。今次藝術、音樂、文化、美食和導賞共冶一爐,理念很簡單:救災扶危無需苦口苦面,真夏將至,就讓我們以日劇中常見


【備忘,用手寫就好了】
無論手機的備忘功能有多完善,手寫字的質感始終無可取替。最近紐西蘭的George & Willy設計出一款滾筒式筆記台,能固定於桌上和電話旁邊,方便隨時伏案書寫。


【書山圖書館|依山而讀】
台灣北投圖書館和日本武雄市圖書館就向來是旅客必訪的景點。最近撰寫荷蘭文化專題,無意中讓我發現到一座書山圖書館!書山圖書館(Book Mountain Library)由建築事務所MVRDV設計,座落於荷蘭鹿特丹的Spijkenisse廣場附近。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