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中毒:從語言學有趣解讀潮語現象】
- 1chiki aoba
- Jul 13, 2017
- 3 min read

網絡有句俗語:「Oh Japan, you never disappoint me.」日韓文化不但帶領了香港近半世紀的流行趨勢,在世界舞台上亦具有強大的影響力,促使一個個流行關鍵字的誕生。誰能忘記#GangnamStyle的怪誕瘋狂?至今影片仍然佔據Youtube最多人觀看影片的寶座。去年#PPAP冒起,日本單靠四個英文字母就俘虜了整個網絡世界。話音剛落,熱搜關鍵字就由星野源及新垣結衣帶領的#恋ダンス (戀舞) 接捧......
「流行是一首窩心的歌 突然間說過就過……」

時代潮語
「日語中有集團語,是為一個機構或群體內的專門用語。放之於香港,過三、hea、屈機等潮語看似流行,其實主要流傳於學生和年輕一眾,建基於校園文化。」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副教授何志明從語言學的角度分析,坊間的流行用語和關鍵字非空穴來風,而是每一個時代都會自然產生的獨特語言。
「潮語的好處,是以一個嶄新的演繹手法重新包裝,淡化傳統的語意框架,並注入當代的文化色彩。」跟香港一樣,每年日本都會出現一些新興潮語,或取代、或借代我們既有的概念。當年日劇《半澤正樹》爆紅,就有很多上班族借用「#十倍奉還」這句台詞來表達他們對陳腐體制的不滿。

新語、流行語大賞
有沒有遇過一些流行語,雖然嚴格來說不合文法,但說出來卻無比啜核到位,意境更勝字典中的既有字詞?在日本,每年自由國民社都會舉辦一場《新語、流行語大賞》,挑選出最能反映年度社會現象,且引起話題的十組詞句。【ゲス不倫】和日劇《半澤直樹》中的名台詞【加倍奉還】都曾經獲獎項認同。

2013年大獎得主 加倍奉還 (倍返し)

哈日不如知日
觀察港日兩地文化多年,何教授深感香港人對日本流行文化相當敏感,回應迅速。然而,對熱潮的認識,往往只停留於熱門關鍵字上。最經典的例子,應屬日語中【達人】二字。港人見字讀字,於是興起借用這一類日語漢字來配詞造句,【放題】、【入手】、【課金】及【腹黑】等日語漢字無聲無息滲入中文句式之中,報章、媒體及廣大網民使用得樂此不疲。
「事實上,每一組日本流行語背後都有其故事和緣由。例如去年冒起的【ゲス不倫】一詞,源自樂隊「ゲスの極み乙女」主唱的出軌事件,事後被廣泛應用於男女的婚外情行為,普及度媲美我們熟悉的【斷背山】。這些流行關鍵字通常很簡短,背後卻隱含著豐富的社會文化與時代特質,不應只取其表而忽略其義。」

「當你跟著潮流走,複製貼上同樣的關鍵字卻又不了解背後的意思,可能只是藉娛樂來消費日本文化。」
何志明
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 副教授
娛樂.至死?今期流行乜乜乜

#恋ダンス 2016年11月
中文名為戀舞,是日劇「逃避雖可恥但有用」中的片尾曲舞蹈。舞蹈在劇集播放後大獲好評,短短數週內播放次數突破500萬次,網路上越來越多人上傳自拍的舞蹈影片,紛紛在Youtube、Twitter和Instagram等社交平台標註上「#恋ダンス」或「#逃げ恥ダンス」等關鍵字。後來各大日本公司都乘勢推出自家製作的戀舞影片,與眾同樂。片尾舞的舞蹈設計者MIKIKO,2016年里約奧運閉幕典禮中的舞蹈設計亦由她編排。

戀舞熱潮遍及上班族、消防員等社會不同界別的人士。

別以為看一次就能學會,為了參與這股舞蹈熱潮,還有網民自製舞蹈教學。

連美國駐日大使館的外國人都加入舞蹈行列,戀舞風頭一時無兩。

#GangnamStyle 2013年7月
韓國歌曲《江南Style》由發行距今經已4年多,但截至2017年6月,歌曲仍然是YouTube網站上觀看次數最多的影片,官方MV的總觀看次數高達28.5億次。歌曲取材自南韓的本土文化,但在西方國家同樣備受熱議,成就甚至蓋過不少國際潮流偶像。

歌詞中加插「sexy lady」及「Gangnam Style」等英語單字,令歌曲在主導網絡的英語世界間通行。

#PPAP 2016年8月
PPAP是日本藝人PICO太郎的一首短曲,歌詞十分簡單,內容以「pen」、「apple」、「pineapple」來貫穿。片中歌手模仿手握着一支筆,相繼插入蘋果及菠蘿中,變成一支水果筆。令人費解的歌曲編排加上滑稽舞蹈,旋即席捲世界,各地網友爭相模仿,頓時躍升為日本最新「國民神曲」。

#Gwiyomi 2013年2月
Gwiyomi在韓文中有「可愛」的意思,為是韓國歌手Hari於推出的一首單曲。歌曲最大的特點,就是簡單的手指動作來展現出個人可愛的一面,在民間引起一輪手指舞蹈的熱潮,網上更催生出不少戲仿影片。
#563 Cover Story TEXT‧一樹 PHOTO‧Nick、Billy、Franky、網上圖片 DESIGN‧MM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