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賺來的時光|從戰地回來的攝影師

  • Writer: 1chiki aoba
    1chiki aoba
  • Jul 26, 2017
  • 3 min read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人生智慧,仿佛都藏匿於路途上。近年流行工作假期,原因不外乎跳出自己的舒適圈(Comfort Zone),是否真的能夠從短短一年的外地農場工作中悟得人生態度倒真是因人而異,但對於本回的主角,居港英藉攝影師GRAHAM來說,能夠活著回來經已是一項人生壯舉。十多年前,他毅然前往阿富汗首都巴格達進行戰地拍攝。早在人人影相「打卡」之前,他就在坦克鎦彈、槍林彈雨的亂世中,每日藉相片為自己留下活著的憑證。

Graham Uden 戰地攝影師 香港專業攝影師公會成員。曾旅居英國及紐約創作,及後親身闖入阿富汗巴格達拍攝戰地故事,透過鏡頭紀錄都市人幾乎無法想像的焦土風景,成就獲得多個獎項認同。定居香港後延續冒險精神,主力直昇機航拍及建築攝影。

GRAHAMUDEN.COM LTD Website: www.grahamuden.com

你從事戰地攝影多久了?

G:2001年,我在阿富汗花了一個月時間進行拍攝工作。單單是前後往返兩地,就用上半個月時間,可見中東出入境之守衛森嚴。當時身處於戰場,槍林彈雨令人幾乎不能有一秒鬆懈,雖然實際在伊朗停留的時間只有八天,但每天都度日如年。

甚麼風把你吹到來香港?

G:離開戰地後,我一直想在亞洲尋找落腳地,繼續攝影創作。原定計劃是前往新加玻,但始終習慣了美國紐約那種大城市的爽快節奏和文化脈搏,機緣巧合下途經香港,就對這個高樓大廈遍野的城市產生興趣。香港擁有不輸倫敦紐約的活力與生氣,而且更為安全,對攝影師來說是難得一遇的國際城市。

你從極地戰區之中看到甚麼不一樣的畫面?

G:我的眼光、個性與應變能力,很大部份都是從戰地遊歷中慢慢建立而成。如果以城市人的標準來說,身處於阿富汗的每一秒都是生死關頭。當時我拍攝的前線戰區距離北聯軍營只有不足三百米,USAF的地氈式爆炸從30000尺外迫近,上方,炮彈無預警地從天而降,你會驚訝,自殺式襲擊幾乎已是巴格達的「日常」。

M:戰場上,有沒有遇上虎口脫險的生死一刻?

G:人在險境,連膚色種族都會成為威脅自身的利刃。歷史因素下,中東對英美人士大多抱有敵意,當時我就不得不謊稱自己是愛爾蘭人,才能繼續拍攝工作。有天,我們差二分鐘就被炸彈擊中;另一次,我們凌晨時分在高速公路上被美軍截停,在我們解釋來歷之際,M-16的紅色激光已經遊走於我胸前。

從如此嚴峻的地區中全身而脫,我深明我著實是無比幸運的一群。出來的人,有責任讓世界知道,即使來到現代,其實還有這麼的一處,人活著的每分每秒都是賺來的時光。

「戰爭很殘酷,但不能視而不見。希望我在戰地拍下的相片能夠為大家帶來冒險的動力。」

你認為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對一個攝影師來說重要嗎?

G:不止是攝影師,其實對每個人來說,都要學懂離開安逸。人生中必不可少的成長,是當你要直視自己的恐懼,無論是孤獨寂寞、生命危險抑或嘗試出走外地展開第二人生。當你一旦成為少數派,社會或同儕的援助就不會是理所當然的存在,這時你必須自行想辦法解決和適應。過程中,你會發現自己在屢次碰壁中慢慢獨立,亦因而學懂如何接受和尊敬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擴闊眼界。

在你眼中,香港最美麗的是? G:高辦事效率、勤奮上進的態度,都是我鍾愛這個城市的原因,這份工作風氣成就了我的攝影創作,這兒亦擁有其他地區無法比擬的良好創作環境。

從紛亂矛盾的戰場回來,我對很多事情都有了嶄新理解。人生中總會遇上一些人,他們會以冰冷現實的口吻跟你說:「你不會成功。」尤其是當你的目標和見解與世情對立時,你只能親自打破框架,證明你堅信的理念和初衷。

MP #566_PHOTOGRAPHY_4P Text: 一樹 Photo: 受訪者提供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