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本地運動攝影師:有種競技,在賽場外】

  • Writer: 1chiki aoba
    1chiki aoba
  • Jun 16, 2017
  • 5 min read

有一種比賽,講求萬中無一的天時地利人和;

有一種比賽,考驗人對氣候環境的敏銳觀察與應變;

有一種比賽,無劍亦無球,卻要背負沉甸甸的器材攀山涉水。

「年輕時去拍攝世界盃外圍賽,同場遇到一班日本攝影師,他們早已精密計算過甚麼時候到甚麼位置,一切心裡有數。當時不服輸,就將全身器材如家當般Show Hand,輸人也不能輸陣!」

本地運動攝影師Brian憶述起陳年往事,眼神仍然充滿鬥志。沒錯,運動攝影未必稱得上是運動,但這項攝影師間的較勁,一直都在比賽場外激烈進行。

香港資深運動攝影師 Brian

自98年拍攝英格蘭足總盃起,醉心運動攝影,2003年起獲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委任為香港代表團的隨團攝影師,曾拍攝多項大型國際體育盛事。15年展開《我們的運動員》攝影企劃,用光影留住香港運動員的光輝一刻,掀起大眾對本地運動的興趣。

球場上的英雄感

偶然的機會下,透過香港攝影師公會認識到Brian,以為他從一開始就從事運動攝影,豈料他原來同樣出身於傳媒行列,對運動攝影的興趣,亦是從那時起開始建立。「經常拍攝運動員,其實我自己也是好動之人!熱愛打球的人都渴望能在球場上有所建樹,留下運動生涯中最燦爛的英姿。打籃球我或未能如願登峰造極,這份英雄感我卻在運動攝影中重新找到。」

Brian入行多年,偏走冷門小眾的運動攝影之路,其實是性格決定命運。「不難理解為何這麼少人從事運動攝影,器材貴、要求高,而且過程極為艱苦。但我本身個性貪玩好動,性格爽直反應快,比起凡事都set-up好的拍攝,我更喜歡運動帶給我的意外驚喜。」

入行初期,Brian獲報館指派出差,隻身前往英國拍攝英超。整趟旅程為期三星期,期間遇上不少世界級運動攝影好手,令他感受到運動場以外,也存在一種令人熱血沸騰的良性競技。

萬中無一拍

拍攝國際體育賽事多年,Brian戰績無數,不經意間,原來亦參與了不少重要歷史時刻。「咸美頓大熱倒灶炒車著火、曼聯三冠王、還有皇馬來香港,六條煙並肩而立,事後回想,才發覺這些畫面真的可一不可再!」提到最深刻的一役,Brian第一個反應就是初哥時期,有幸拍攝香港風之后李麗珊在奧運中奪金凱旋而歸,最後更因為太投入而不慎連人帶機跌落海。

比較近期的,就有我們國家隊的「欄王」劉翔。自在雅典奧運中驚鴻一瞥後,劉翔就長期受傷患困擾,10年亞運他重返賽場並奪回冠軍寶座,自此劉翔就再無出戰大型賽事,逐漸走向退役。Brian當時就在現場拍下這位運動員生涯中歷史性的一跨。「我慢慢發現,運動攝影的價值不止於美感呈現,更來自只此一次的歷史及那一瞬間的記錄,一切都是萬中無一。」

2010年亞洲運動會上,劉翔以13.09秒成績奪得110米跨欄組別冠軍。

手指運動員

Brian曾經在訪問中笑言,雖然自己活躍於體壇,但只是按快門的攝影師,硬要說,就是一位手指運動員。訪問當日,Brian正好有工作在身,我們就趁機從旁觀察他的工作日常。只見他親身走上軟墊練習場,拳手舉起雙拳,Brian就舉起相機,以第一身的視角與運動員對峙較勁,步伐你來我往,狀甚真的比賽般緊張熾熱,少一點體力也不能跟上運動員的節奏。

「別看我沒有六舊腹肌就看輕我的體能!運動攝影的事前準備功夫當中,亦包括專業的體能訓練,我亦會練水練氣,務求在賽場上保持最佳拍攝狀態。」Brian引述,拍攝水上運動時,基本上要在海中浮潛幾個小時,體能需求極高。而在F1賽車場上,地面溫度高達50度以上,攝影師就要帶上幾十公斤重的器材四處奔跑。

遇上東南亞地區賽場,環境更是又濕又熱。「你們留意一下,F1賽車的攝影師身材都很Fit,而且完場後他們第一件事不是休息或揀相,而是脫衣出場跑Track,為的就是保持體能,可以看得出他們真的在享受運動本身。」

運動攝影,是這樣煉成的

大眾對運動攝影的印象,大多落在運動員的英姿上,但Brian就認為運動攝影的精髓更在背景。「作為專業的攝影師,除了考慮運動員的動作、表情和現場氣氛外,其實亦需要思考賽事的獨特性,在畫面中包含環境、天氣、地標等元素,加強故事性。是以,我們事前一定會做足資料搜集,甚至親身行一次現場,精確掌握整個賽程,屆時就一眼關七,執生!」

體育賽事一瞬即逝,拍不到就是拍不到,平日如何保持最佳狀態?「我常說,影運動相平日就不要看運動相,多看看其他範疇的攝影作品,甚或是攝影以外的創作,例如紀錄片、廣告片,廣泛吸收不同題材的靈感,然後將這些啟思放回自己的專業,影像世界不應是做死一門科目。」

何謂揚威海外?就是拍下Lewis Hamilton在比賽中抄車出軌冒煙的經典照片,繼而被各大外媒用作頭版新聞相片,威到連華爾街日報都有報道。

埋身肉博

現代人手一台手機都可以拍攝,作為專業運動攝影師,Brian經常要無中生有,推陳出新。最近他就自創新招,以第一身視角拍攝運動員,營造出對戰的緊張感,有效帶動觀眾投入賽事,從對手的角度近距離面對運動員的連串攻防,相當刺激。「拍攝時都會叫運動員動真格打過來,那次拍曹星如,相機就被他賞了一下右勾拳!」

行動代號:龍舟比賽

端午節剛過,Brian在龍舟比賽中拍下相片已新鮮出爐。當日維港禁止航拍,為捕捉兩岸全景,Brian忽發奇想,自行製作了一支高達3-4米的腳架杵,在海中心的船上高舉相機,成功取下一個震撼眼球的大Wide Shot。「很怕人說運動攝影是器材先決,其實是先有創作意念,再由人利用一系列工具來達到預期的效果,最關鍵的還是攝影師自身。」

我們的運動員

訪問尾聲,Brian透露他一直有一個願望,就是在外地舉辦一個香港運動員的攝影展,向本地運動致敬。「2017年是香港運動界最豐收的一年。前所未有那麼多的年輕運動員在世界性的賽事中取得驕人成績。即使今日社會對運動的關注和支持依然不高,但走在這群新力軍旁邊,我也被他們不服輸的堅毅態度所受感染。」

年前,Brian策劃了一場名為《我們的運動員》的巡迴攝影展覽,主要介紹香港精英運動員,包括歐鎧淳(游泳)、吳安儀(桌球)、胡兆康(保齡球)、陳晞文(滑浪風帆)及蘇樺偉(殘奧田徑)等近年炙手可熱的體壇名將。相片利用「壓光」技巧來營造出舞台燈光效果,寓意每位運動員都在自己舞台上發光發熱。《我們的運動員》並沒有隨著展覽結束而告終,只要尚有值得發掘的本地新秀,Brian就會繼續延伸這個攝影系列,記錄他們在場內場外,追尋佳績與個人突破的點點星光。

陳晞文 滑浪風帆

Brian見證了陳晞文的成長。去年陳晞文痛失出戰里約奧運會的資格,經歷一段低潮期,但最終仍能重拾鬥志,連Brian都被她的成熟所感動。

胡兆康 保齡球

Brian與胡兆康相識多年,默契很深。早前於東亞運中拍下一張胡兆康和爸爸的合照,映照出這位癌症運動員的家庭故事。

陳銘泰 跳遠

Text: 一樹

Commenti


bottom of page